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2025 年 11 月 9 日 打造汽车零部件领先的人力资源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汽车配件人才网 >>职业指导>> 薪酬福利 >>带薪休假制度如何激励
带薪休假制度如何激励
汽车配件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2-11-09 11:14:07    浏览次数:3362   文章来源:   

 

  法定节假日一向是出行高峰,今年的中秋国庆黄金周也再次出现车流、客流的“井喷”。有学者为此呼吁,取消黄金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这一建议在社会上引起了又一轮关于黄金周存废的争议。

  近日,中国青年报通过网络对391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5.9%的人反对用带薪休假代替黄金周,认为“不切实际”;55.8%的人干脆表示,与其指望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带薪休假,不如增加黄金周的休假时间。

  人们已享受多年的黄金周假期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国外盛行的带薪休假制度是否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保障人民群众休息权的美好愿景如何才能实现?本期读者参议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热议,敬请垂注。

  ——编者

  黄金周怕少不怕多

  ■绕梁

  按民间说法,今年的黄金周特别“犯琐碎”:第一次取消了各地的高速路收费,没承想私家车一窝蜂地出行,造成了更严重的拥堵;各地景点人山人海更不用说,本来应该是轻松愉快放松身心的旅游度假,反而变成了摩肩接踵挤挤挨挨的遭罪;还有一些景点趁机“宰人”,炒高门票,哄抬物价,等等。于是假期一过,对黄金周的诟病便不绝于耳,有人还干脆提出要取消黄金周,用带薪休假来替代。

  总会怀念“五一”、“十一”都放长假的年月,虽然各处人也多,但是毕竟还有得选,不用都扎堆儿到非“十一”不可。但是如今不行了,一般的上班族想轻松休闲一下,除了“十一”黄金周,再没有别的选择。不知道是什么样专家论证的非要取消“五一”长假,反正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是没有多少人会同意的。再不想办法调节,恐怕“十一”黄金周要像钱塘江观潮一样,变成观人潮的节日了。按说咱老百姓经历过不计报酬的加班加点时代,也经历过单休日工作阶段,再到实行双休日、实行黄金周长假。假期多了,却并没有感觉到对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多大的妨碍;反而是因为休闲的增加,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虽然没有数据支撑,但是增加了假日的幸福指数,肯定比过去要高。

  如今遇到的“十一”拥堵,其实不是从今年开始,但是到今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黄金周变成了“闹心周”,肯定不是设此假日的初衷。为解决这个问题,听说有人建议取消黄金周代之以带薪休假,窃以为万万不可。且不说因为工作单位性质的不同,带薪休假难以操作,就算是强制性规定休假,一个单位有休假的有不休的,不同单位有休假的有不休的,对口工作找不到人,交给谁去做?所以要休假就大家休,统一休,才有可休的余地。其实也未必一定要休足7天或者10天,就把一些传统节日比如清明、端午、重阳,增加个一两天假期,加上双休日,就能攒出三四天时间。这样既能体现对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恢复和重视,又使得人们的旅行休闲可以就近消费,守家在地,方圆三四天行程的都可以辐射,而不用非要挤到黄金周。

  建议恢复“五一”长假,增加相应传统节日短假,能走远的走远,走不远的就近,彼此错落开,观人潮的现象应该多少可以避免了。工作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占用的工作时间量可以用提高工作效率来弥补,相应地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低碳环保,何乐而不为呢?如今都讲究尊重民意,要真能实事求是地倾听群众呼声,尊重调查结果,除了那些本来就靠员工加班加点赚取血汗利润的老板们,相信没有人不喜欢休假。

  形同鸡肋的黄金周不如取消

  ■廖水南

  据统计,今年黄金周约有过半数中国人——总计约7.4亿人次,通过公路、铁路、民航等出行,创下同期出行新纪录。在这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0.9%;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4.4%。而这还不包括数量惊人的境外消费。

  如果仅算旅游经济账,黄金周确实交出了一张令人咋舌和满意的成绩单;但换个角度来看,光鲜数字的背后,消费者付出的代价其实同样惊人。比如,八天发生68422起车祸、794人死亡;出行中遭遇数不胜数、防不胜防的宰客行为;景区垃圾成山、人潮如海;许多人患上假后身心疲惫综合征,等等,都使得黄金周只不过是“看上去很美”。

  上述投入产出比分析,是我们审视“十一”黄金周存废的一个基本参照。而就黄金周制度本身而言,它始于1999年,是舶来品。拿来中国之后,假日经济毫无悬念地开始火热,长假成为商家赚钱的商机,因而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周”。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黄金周给旅游带来的边际效应在减小,甚至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

  事实上,当年“五一”黄金周被取消,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2006年,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通过调研,论证了我国此前已实施8年的黄金周制度对旅游业收入增长并无明显拉动作用。而且,严重影响了外汇,还有期货,以及对外贸易等等,并给景区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严重破坏。

  所以,我们是时候再次考量黄金周的存废了。如果相关部门只看到假日经济带来的旅游收入,而忽视其他行业的“委屈”以及公众为此付出的成本,那么最终旅游业也不可能一枝独秀,因为公众总会“用脚投票”——如果出行那么累,谁不愿意呆在家里呢?进一步而言,国家设置黄金周除了刺激旅游带动的消费,更重要的是为了尊重和实现公民的休息权。而就现实而言,带薪休假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回归真正的假日休闲。

  取消黄金周,先落实带薪休假再说

  ■李文杰

  针对今年的中秋国庆黄金周再次出现车流、客流的“井喷”,造成黄金周旅游到处都是大拥堵的现象,有学者再次呼吁,取消黄金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然而,民意调查显示,相当多的人反对用带薪休假代替黄金周,认为“不切实际”。

  专家意志与民意PK的结果,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这说明某些专家学者对目前社会执行带薪休假制度的真实情况缺乏深入了解。既然取消黄金周的前提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可现在却有50.4%的人直言所在单位不实行带薪休假,说明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这个必要的前提在目前还不成立。

  自2008年《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公布后,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及一些大型中外非公有企业等单位职工能够比较正常地享受带薪休假,但其所占比例仍然相对较小,更多的社会企业职工还是无法享受带薪年休假待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黄金周,以其强大的公众假期概念深入大众民心,能够较好地促使企业无条件给予职工休假的权利;相反,由于劳资双方不对等,在博弈中绝大多数职工没有话语权,如果企业不落实带薪休假,职工也只能忍气吞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用带薪休假取代黄金周是“不切实际”的主要原因。

  带薪休假制度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就期望通过带薪休假制度来代替黄金周,只会进一步剥夺职工的休假权利。何况,目前在国内中小型企业还是占主流地位,意味着众多的劳动者是需要黄金周获得休假,并且有不少人主要是通过黄金周长假回去与家人团聚,如果无视这些人对“十一”黄金周实际的需求,一年只剩下春节一个长假,必然进一步加剧对春运的客流压力。这也是有人在极力反对取消“十一”黄金周的同时,还呼吁加长黄金周假期、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原因。

  之所以黄金周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假期,与当前我们的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管理制度有关,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因此,是否取消黄金周,只有在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后才有讨论的意义。

  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带薪休假制度落实

  ■涂启智

  刚刚过去的黄金周,人车流量空前增加,呈“井喷”状态,给所有出行的人们造成诸多不便。这些烦恼或许可以被野外观光采风的愉悦冲淡,然而由此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以及最终引发的安全事故,却给不少家庭带来经久难以平复的创痛。

  在中国还未能有效解决法定节假日出行拥堵以及由之带来突出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单从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角度出发,取消黄金周势在必行。

  黄金周能否取消,关键在于带薪休假制度能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一些大型国企,应该不成问题;阻力在私企、外企、个体工商户以及一些社会中介组织。私企等机构出于自身利润效益考虑,即便允许员工休假,但“带薪”很难兑现。因而,企望带薪休假取代黄金周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政府有必要引导和促进私企等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当全社会各行业带薪休假普遍落实,取代黄金周就指日可待。

  其次,政府要做好带薪休假制度的宣传工作,引导企业认识到落实带薪休假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尊重员工权利的体现;而带薪休假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尊严感,员工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劳资双方的共赢。

  再次,建立带薪休假激励机制,对于带薪休假落实较好的企业,要从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对于带薪休假落实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要给予物质或者精神奖励;对于拒不执行带薪休假制度的单位,要坚决予以惩戒,必要时可考虑令其退出市场。

    标签:
分享到:
 
    下一篇:华尔街边裁员边涨薪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5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汽车配件网保持中立。

  荣誉资质 总经理致辞 发展历程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聚汽声明 汇款方式 加入我们 友情链接 服务细则 合作伙伴 猎头服务网站地图

汽车配件人才网倾心打造多元化产品服务体系:网络招聘、猎头、专场招聘会等服务,结合优质的服务,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立足于强大的聚汽网络平台,依靠专业社区媒体《汽车配件社区网》和汽配行业高端杂志《聚汽观察》等多渠道的互动资源整合,为汽车配件企业和求职者构建一个领先的人力资源交流平台。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传真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24小时热线:15658103160/13818216694
地址:杭州余杭未来科技城高教路970号西溪联合科技广场6号楼608
Copyright@2010-2023 浙ICP备11022915号-2 杭州聚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5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