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2025 年 5 月 2 日 打造汽车零部件领先的人力资源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汽车配件人才网 >>职业指导>> 本期人物 >>杨裕生:以电池为依据 规划电动汽车发展
杨裕生:以电池为依据 规划电动汽车发展
汽车配件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2-01-05 11:34:28    浏览次数:1897   文章来源:搜狐汽车   

 
      2012年1月5日、6日,由第一电动网主办的“2011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将在北京国际饭店盛大开幕。本次盛会将汇集国内政、产、学、研各界顶尖专家代表,以及美、日、韩、欧等多国驻华大使馆官员共计500人,共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以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杨裕生的发言全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杨裕生:各位朋友好。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以电池为依据,规划电动汽车发展。

  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我们有很多的立场、观点。有的以过去传统的汽车为依据。有的是以美国或者日本的电动汽车发展模式为依据。我觉得应该以中国的电池发展状况为依据。

  我要讲的内容有几个方面:

  第一,前言。

  工信部牵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里面要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十二五期间的战略重点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及汽车的节能减排,重点是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注重传统汽车技术水平的提升,发展节能汽车,跟踪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这个规划长时间搁置,国务院没有批。温总理在今年7月份有一个讲话,后来在求是杂志发表。他说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是不是最终产品,并不十分明确。

  最近国务院开会审议,《规划》还要进行修改。我希望在今天这个机会发表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在修改过程中有一些参考。

  发展规划当前要讨论三个问题:第一,发展纯电动汽车产业化。今年有几辆汽车着火,有的官员讲,纯电动车尚不成熟。所以,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还要不要?怎么样产业化?混合动力汽车在规划里面讲,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产业化。车子着火之后,我们有关人讲,要发展像日本普瑞斯那样的电动车。最终目标、最终产品在规划里面没有提。但是讲到要加快研发燃料汽车电池技术。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显然不是总理所问的最终产品。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燃料电池电动车是不是唯一的最终产品,最终产品产业化之前其他品种是不是要发展,怎么样发展。

  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第一,对发展规划的建议。我的观点是,电池是决定电动汽车性能的第一要素。电池水平逐步提高,电动汽车相应发展。要总结十年的经验教训,以利再战。我总结了四条教训:第一,电池盒整车投入位置颠倒,电池投入量很小,而整车的投入很高。第二,动力电车和燃料电池位置颠倒,错断远近。第三,对电池成组技术的重要性和难度认识不足。第四,拼命强调追求先进性、拒用成熟的铅酸电池。我觉得应该依据电池的水平,结合我国实际,稳步发展电动车,而不能操之过急。所以建议,产业发展规划的技术原则,以电池为依据,规划电动汽车发展。以不用油、零排放为最终目标,恰当利用当前动力电池生产电动汽车,近远兼顾,全面规划。实质,用好各个发展阶段的各种电池,生产相应的车。关于节能车,我们国家的所谓节能车没有放到电动车里面。我觉得应该提升传统汽车技术,不断强化节油减排。

  关于十二五,我提出来3+1的工程。第一,大力发展微小型纯电动汽车。第二,采用增程技术发展大中型汽车。第三,研究下一代电动汽车及其能源。第四,传统汽车改启停式并提升技术。

  以不用油、零排放为占表是未来实现的最终目标,是我们技术发展的依据。要经过长期的奋斗才能逐渐的逼近。必然有过渡产品和阶段目标。恰当利用当前动力电池生产电动汽车,要重视利用现有的电池,发展近期就能节能减排的车种,要容忍有周期化的过程,不提过高的汽车指标。近远坚固,全面规划就是要认识电池发展的长期性、多样性、互补性,在电池水平提高的过程中生产相应水平的电动车。

  关于节能车,提升传统汽车技术,不断强化节油减排,传统汽车将继续生产、并存,它量大,进入减排的潜力大,可以迅速取得可观的节能减排效果。

  关于十二五产业化任务,就是要用好和提高现有的各种电池,生产相应的车子。

  大力发展微小型纯电动汽车。第一,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都可以用在小型车上,电池少、价格便宜、容易推销。第二,技术积累好,已有小批量的出口。第三,用220伏民用电,可作为晚间电的家用电器。每夜的10多亿度低谷电,可供亿辆小型电动车充电。第五,可以节省汽油,节能减排。第六,节材节能,使用、维护方便,可持续发展,并可抑制奢华的社会风气。

  只要政策放开,即可形成可观的生产能力。第二,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的发展带动了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等的发展。第三,自动自行车、摩托车产业2万多经销商,构成了遍布全国的废电池有偿回收网络,为彻底解决废旧电池污染的问题奠定了基础。要转变观念,铅酸电池本身不污染环境,是我们政府的环保部门没有管好,企业没有治理好造成的污染,不是铅酸电池造成的污染。国外这个问题已经解决,美洲的铅酸电池生产是在密封条件之下进行的。铅不污染环境。铅酸电池有新技术,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放手发展铅酸电池电动汽车。

  第二,采用增程技术发展大中型车。

  纯电动汽车的机构,因为电池的能量有限,所以行驶距离不能很长。所以在车上装一个内燃机来发电。这样就变成一个增程式汽车。它只有电动车一种动力,行驶之前电池组可以充电,途中小功率发电机在它的最佳工况下发电。所以很节油。发动机和电池并联驱动电动机,也可以给电池充电。高功率电池或储电能电池加超电容,提供回收电能。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有基础,北京的科凌、杭州赛恩斯,合肥的江淮他们已经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进展。

  增程式有十大好处:第一,不必配太大容量动力电池,而且可以远行。第二,电池组不会缺电和过方电,寿命延长。第三,不一定用锂电池而用别的电池,价格低。夜间停车场充电不另建充电站。第五,夜间充电是使用电网的谷电。第六,不需要充电、换电的电池周转。第三,不需要大量的换电设施和人员,成本就省了。第八,传统汽车设施和成就全集成,而且容易加工。第九,现有的技术就可以节油50%以上。第十,比较容易过渡到没有补贴。所以我的观点是新一代电池投入之前,最佳的过渡用车是增程式电动车。

  现在电池条件下的纯电动车,这种车合理的里程是150公里,所以要求半路上快充电,这就带来很多的麻烦和问题。电池寿命短,车子的寿命长,二次补贴谁来补?电池量大、散热很困难,安全问题比较严重。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比较,远距离这种车子还是要用内燃机来推动。所以耗油仍然很高。内燃机和电动机两个系统比增程式要复杂,价格也贵。和中度混合动力车比较,既有中度混合动力的节油不多。电池寿命也不乐观,也有后续电池补贴的问题。混联式,这种车子是油电两个变速机构,复杂、也比较贵。新形式的齿轮价格要求高,我们国家没有优势,而且日本搞了很多专利,很难绕过。

  下一代电动汽车及新能源。下一代电动汽车主要使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有规模蓄电和规模蓄氢两种用法。相应发展两种能量转换技术及其规模转换设施规模蓄电技术与设施,规模储氢等。有一个说法是氢能是人类的终极能源,还有一种说法是电动汽车动力最终是燃料电池,也不一定。氢是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换过来,要讲转换效率,还要讲转换的量。有没有可能转换那么多的氢气?

  电解水来自氢,4度电可以产生一立方米的氢气,一立方米的氢气可以发1.2度电,如果我们是两亿辆车,要用氢气2.亿立方米,每天耗电80亿度。如果将92亿度充电池,可放83亿度电,2亿辆车可以用三天半。所以,燃料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可用动力,但并非最好的、终极的途径。

  规模蓄电和规模储氢可以做一些比较。这两种将来是长期并存、各显神通,由市场来评判。燃料电池要与动力电池融合,形成一种燃料电池增程的纯电驱动。

  传统汽车改启停车并提升技术。当前要硬性规定传统汽车微混化的进程,每年要增加多少,到什么时候要全部改成微混式,国外已经有明确的时间表。要发展铅碳电池和超级铅酸电池,这在微混车里面要用的电池。要尽早安排专用炭材料的研制和规模生产。传统汽车量大,大有节油减排潜力。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积极优化现有动力系统,逐渐严格油耗指标,不断严格排放标准。不鼓励、也不禁止生产混合动力车。

  把刚才讲的归纳成一个图,就是铅酸电池微型车和锂电池微型车现在就可以发展,可以发展到2030年都有它的生存空间。增程式大中型汽车,现在的电池就可以很好的应用。它的续驶里程,不受油价的限制。锂电池轿车现在不能很好的发展,现有的车子都不理想。随着它的锂能量提高,可能要到2017年以后,以后发展到300瓦时每公斤,也许速度可以更长。燃料电池要在2020年以后,才有可能产业化。

  结束语:第一,我们要承认电动车技术与国外的差距,首先是电池有差距,安全性有待提高、寿命不够长。一致性不够好,成组技术尚在成熟中。恶性竞争和整车厂压价,电池研发力弱。国外电池和车辆打进来了,电动车又将市场 环技术?这是我们燃油车的教训,我们电动车是不是又会走这样一条路?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支持、扶持民营企业发挥补充的作用。要认清这个危机,推动国企创新,加紧自主研发,不要再走市场换经济的路子。

  第二,建立动力电池重大专项,几个原始曾经提过建议,拨20亿做三样事情,第一,提升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和成组技术水平。第二,持续治理铅污染的同时,支持发展铅酸电池。第三,为铅酸电池的发展提供核心技术。

    标签:
分享到:
 
    下一篇:汽车配件公司高薪诚聘5名会计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5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汽车配件网保持中立。

  荣誉资质 总经理致辞 发展历程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聚汽声明 汇款方式 加入我们 友情链接 服务细则 合作伙伴 猎头服务网站地图

汽车配件人才网倾心打造多元化产品服务体系:网络招聘、猎头、专场招聘会等服务,结合优质的服务,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立足于强大的聚汽网络平台,依靠专业社区媒体《汽车配件社区网》和汽配行业高端杂志《聚汽观察》等多渠道的互动资源整合,为汽车配件企业和求职者构建一个领先的人力资源交流平台。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传真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24小时热线:15658103160/13818216694
地址:杭州余杭未来科技城高教路970号西溪联合科技广场6号楼608
Copyright@2010-2023 浙ICP备11022915号-2 杭州聚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5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