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汽车配件人才网 >>职业指导>> 劳动法规 >>恶意欠薪罪实施一年 深圳6老板被捕 |
| 恶意欠薪罪实施一年 深圳6老板被捕 |
| 汽车配件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2-05-12 09:02:28 浏览次数:1349 文章来源: |
|
许老板恶意欠薪20余万元,被判刑一年六个月。 寻老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被判刑一年。 …… “恶意欠薪”入罪一年来,深圳市检察机关已批捕6名老板,其中3人已锒铛入狱,另外3名正在审查起诉之中。 相对于众多的欠薪案,深圳的这个数字并不算多,但在全国已是领先者。法律利剑使恶意欠薪者受到了应有惩罚,也让其他一些不良老板受到了震慑。 作为剑指恶意欠薪的先锋,深圳检察官发现,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过于笼统,不便操作,亟待细化。检察官同时呼吁完善监管体系与诚信体系,避免恶意欠薪的发生。 受理9件起诉5人 刑法修正案(八)是去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该法首次将“恶意欠薪”行为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入刑。 记者从深圳市人民检察院获悉,从该法实施之日至今年4月30日,我市检察机关共受理了报请逮捕、审查起诉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共9件9人,其中已批准逮捕了6宗6人,不批准逮捕1件1人,提起公诉5件5人。 记者感到,单就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这个罪名而说,一年才受理案件9件涉案9人,成效不算明显。而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处黄勇博士说:“这个数据在全国来说都是挺高的。”他介绍,这种案例全国都很少,去年12月份,广东省第一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才在惠州宣判,四川省、辽宁省也是分别在2011年12月份、2012年1月份才开始有其第一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的判决。 深圳的第一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判决,是宝安区人民法院于今年1月5日判决的许某一案。许某无视国家法律,采取转移财产、逃匿等方式,恶意欠薪20余万元,经宝安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认定其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元。 由龙岗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两宗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也先后获判,被告人寻某、陈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和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 拖欠工资后弃厂逃匿最常见 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拖欠工资后弃厂逃匿,是恶意欠薪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目前已获判的3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罪犯,均是逃匿后被侦查机关抓获归案的。 “老板一旦恶意欠薪再逃匿,则在工人群体中必然引发恐慌和愤怒,继而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恶性事件。”宝安区检察院郭俊检察官对此很有感慨。 去年5月31日上午,西乡街道某制品厂老板逃匿国外,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引起数百人上访讨薪。同年11月28日,因个体包工头陈某恶意欠薪,100多名劳务工聚集在街道办事处讨薪。有时甚至还有被欠薪员工因暴力讨薪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导致了从受害者到致害者的角色转化,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如2011年7月18日,因某汽修店老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打工者王某愤而纵火点燃了汽修店铺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悉,拖欠工资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且数额较大,仅龙岗区去年9月份以来开展打击恶意欠薪专项行动,发现企业主欠薪逃匿事件就达100余宗,涉及员工10000多人、涉及欠薪金额4000多万元;2011年宝安区发生的30人以上的重大劳资纠纷就高达114宗,含欠薪逃匿案件30宗,其中仅西乡某制品厂欠薪员工达700人,欠薪金额400余万元。 “因此,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上升到刑法的调整范围,是非常有必要的。”郭俊检察官介绍说,“以往的行政手段,效果偏弱,恶意欠薪入刑,这是对当前劳动者讨薪难、维权难的有力救济。” 执法面临多重瓶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同为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增加的“醉驾”入刑,一年来深圳检察系统已受理审查起诉危险驾驶罪已高达1052件1052人。对此,办案检察官解释说,“相比于危险驾驶罪规定的具体明确,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这也是导致该罪名生效以来,因欠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者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要求企业主需是“恶意”且欠薪“数额较大”,且“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但办案人员普遍反映,目前认定“恶意”的取证非常困难,“数额较大”也并不明确,“恶意欠薪多少、恶意欠薪多长时间、或拖欠多少名劳动者的工资才构成犯罪,目前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宝安检察院郭俊检察官对此也有些无奈,“另外,‘劳动报酬’的界限也不是很清晰,有关部门‘责令支付’的主体、方式、期限等也都不是很明确,这些目前都是我们办案中的困境。” 郭俊检察官还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2011年9月3日下午,年仅18岁的龙某多次讨薪无果后,因身患手疾无钱医治,遂采取挟持人质的极端手段讨回了其应得的1300元工资。然而,在其放弃人质逃跑过程中,因抗拒抓捕被击伤致残。此事后果不可谓不严重,被欠薪者龙某还因涉嫌绑架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然而,欠薪数额明显不大,现有的法律规定却拿该欠薪企业无可奈何。 关于司法机关以刑事手段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办案检察官普遍提出,“目前的法律规定还需要细化,特别是在‘数额较大’等标准上,需要明确。” |
| 标签: |
| 下一篇:华为去年员工保障投入45.3亿 大陆员工保障增10亿 |
| 相关文章 |
汽车配件人才网倾心打造多元化产品服务体系:网络招聘、猎头、专场招聘会等服务,结合优质的服务,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立足于强大的聚汽网络平台,依靠专业社区媒体《汽车配件社区网》和汽配行业高端杂志《聚汽观察》等多渠道的互动资源整合,为汽车配件企业和求职者构建一个领先的人力资源交流平台。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传真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24小时热线:15658103160/13818216694
地址:杭州余杭未来科技城高教路970号西溪联合科技广场6号楼608
Copyright@2010-2023 浙ICP备11022915号-2 杭州聚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