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2024 年 5 月 12 日 打造汽车零部件领先的人力资源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汽车配件人才网 >>职业指导>> 业界动态 >>冷眼看世界:中国汽配行业如何应对或将遭遇的“双反”调查
冷眼看世界:中国汽配行业如何应对或将遭遇的“双反”调查
汽车配件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2-02-14 09:51:33    浏览次数:1346   文章来源:慧聪汽车配件网   

 

    “双反”调查的实质就是“美化了的地方保护主义”。早在1月24日的美国总统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就曾“义正言辞”的表态:要不断促进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出口,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至少5次提到“要打击中国等国的贸易补贴和侵权等行为”,并宣布建立专门小组“调查中国等这类采取不公平贸易的国家”。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架势,中国商务部在2月2日向中国汽配行业发出了警报:汽配行业或将遭遇美国的双反调查。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个是以自由而合法的企业家精神为骄傲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一个是有着鲜明的国家调控的新兴劳动密集型市场。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最大的经济体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明显,对弈的气氛也早早的从政治偏见转移到经济上来。

      在数据面前解读“强词夺理”的美国人

      从中美贸易中整个汽车产品进出口数量来看,中国甚至是逆差,进口比出口多201.82亿美元。2011年1-11月,发动机零部件产品累计出口金额44.07亿美元,进口金额40.9亿美元。这种微弱的优势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反倒指出了一个更为刺眼的事实:中国的汽配企业所谓的基本平衡,其实是靠大量输出廉价的中低端产品,进口相对少量的昂贵的高端产品。一组数据显示:从出口产品数量和构成上看,合资、独资零部件的出口量占零部件出口总量的30%,出口额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70%,绝大多数是高端产品;自主品牌企业的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70%,但出口额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30%,绝大多数是中低端产品。单单是2011年的通用和福特两家汽车行业在中国生产汽车162万辆,美国进口汽车在中国销售约6万辆,中国基本上没有出口到美国的整车产品。从出口地区看,合资、独资企业的零部件产品主要出口到OEM市场,自主品牌企业主要出口到售后市场。

      这些数据显示,中国零部件企业对美出口主要是进入维修市场或者是中低端零配件市场,与美国汽车工业没有太大的关联,对美国零部件业更是难以造成冲击。一些美国专家也指出,如果对中国零部件征收“双反”,对美国零部件产业毫无用处,只会让美国汽车维修市场的汽车零部件成本上升,进而价格提高,反而会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如此一个在中低端市场上,并且是倾向于售后市场的产品,竟然会引起一个“出口高端产品和在成品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家的愤怒,这多少有些荒谬。

      美国人的“恼怒”大体可以归结为两大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激增造成美国汽车行业工人大规模失业。1月31号,美国工会、制造业联盟、贸易协会及研究机构联合在国会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中国利用各种政府补贴和非法行为促使汽车零件出口在过去十年激增,2001年以来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配件达到620亿美元,同比10年前增加了850%;由于美国汽车制造业75%工人从事零配件制造,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涌入迫使美国工人大量失业,如果中国不停止这样的“非法”贸易行为,美国汽车零配件业将有160万个工作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激增损害美国经济的复苏。汽车工业在美国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复兴全美各地的汽车制造厂,汽车行业将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好转。如果继续允许中国政府通过向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补贴来推动出口,那么美国经济的复苏计划将会受到威胁。

      然而,这些“强词夺理”的说辞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它以苛刻的条件和不平等的法律条文来作为调查的标准,使得此次针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双反调查所波及的公司遭遇极大的危机,尤其是一些主要与美国进行贸易往来的汽配企业,如福耀玻璃、双钱股份、晋西车轴、巨轮股份、晋亿实业、安徽合力等十余家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要知道,我国的汽配行业的纯利润率仅仅为5%~15%,如果“双反”调查成立,增加的税率至少是10%,这基本就宣告了这些企业与美国市场的告别。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种往往带有连锁反应的调查还带有很强的主管色彩,从反补贴的角度看,双反调查对象涉及的补贴项目很多,包括原材料是否低于市场价格;是否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优惠贷款、高新产品出口金融补贴、出口保险补贴,以及其他形式的政府直接资金支持等等。对此,业内专家解释说,虽然中国企业遭遇指控的补贴项目很多,但是从以往反补贴案件的经验来分析,大多数补贴项目最终计算得出的反补贴税率并不会太高。而反补贴的核心税率往往是通过一个项目算出来,即中国企业采购的原辅材料是否低于市场价格。

      目前美方的认定方法是,看这些原辅材料是否由中国政府提供给企业;而主要的裁决方法,就是看该企业是否从国有企业购买这些原辅材料。美方把中国的国有企业视为政府的代表,如果美方认定的国际市场外部基准价格比中国政府提供给企业的价格高,就认定政府给企业提供了补贴。“而现在这种认定又进一步扩展了范围,有了新的标准。”业内人士表示,即使企业的供应商是私营企业,美方也会通过考量这些供应商高管的身份来认定补贴。如果这些高管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党的干部,那么这些供应商也被美方视为政府代表。这种不合理的认定方法,极有可能算出很高的补贴税率,这对我国的被调查者是极为不利的。

      诚如《纽约时报》的评论所言:“在政客们眼里,世界就是由居住在特定位置的选民们构成的一个个集团,他们的工作则是为本地的选民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但是,在企业执行官的眼里,世界正在逐渐变成这个样子:他们的产品可以通过全球供应链在任何地方制造和销售。”美国和中国都是如此,都是在努力的争取自身企业的利益。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基本平衡,不存在顺差,出口比进口只多出不到20亿美元,但是付出的却是大量的环境代价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并且是中低端产品的付出。难怪就连一些美国人也觉得理亏了,一位来自底特律的夫妇就说:“在180美元和80美元的零件上选择,谁都会选便宜的,这才是市场经济。”

      面对着对手咄咄逼人的经济制裁手段,相关汽配行业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积极参与谈判,通过国际法、国际组织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当前的整体局面来看,面对“双反调查”时,我国企业是胜少负多,但胜利的几率正在不断增加。胜少负多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前的规则都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而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是参照这些对手的规则来进行“贸易”这个游戏的,因此我们始终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但是,正是因为这是一个由对手制定的规则,所以一味的从道义、情感上去谴责对方,这在一个日益讲求国际准则和法律规范的时代是很难赢得话语权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合理的利用现有的规则,做最大限度的、有利于自己的谈判和抗争。

      对于汽配企业个体来讲,正面临着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诉企业在遇到反倾销、反补贴案件时,单纯认为这就是律师的责任,被动等待一年后的裁决结果。

      而相当一部分企业干脆不应诉,直接放弃相应的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市场。这是极为被动的应对方式,专家指出,应对“双反”调查,需要企业有一个长期战略。例如,此次“双反”案的调查期是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这一阶段企业的采购、生产情况都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企业可以在应诉的同时,为第二年的复审调查调整自己的采购和生产,进而在复审中把税率大幅降低。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都应该有一颗“有准备”的心,有备则无患,哪怕是遇到了危机,也能从容的安排和处理。

      同样重要的是企业要积极寻求与律师的配合,2006年的双反第一案——“铜版纸”一案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企业赢得铜版纸双反第一案的意义就是在强调“客场作战”的中国零配件企业的态度很重要,这里关键的就是要谨慎而正确地聘请律师及专业团队。谨慎就是要考察律师及其团队的经验和能力,特别要查证胜诉的案件和业绩;正确就是要聘请确实有胜诉经验和业绩,能为企业获取最大利益的律师及团队。企业既然投入了相当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应诉,如果不能取得胜诉或者较好的结果,就没有实际意义。在选择律师及团队的问题上,要避免单纯商业运作的做法,要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也就是说,不要靠弄虚作假来赢得一时的胜利,而是要为企业的长久发展谋取一个合理合法的结果。

      第二,积极开拓其它市场,抵消美国的反倾销的带来的不利影响。业内人士在评价美国的反倾销案件时描述道:“大局不受影响,局部事关生死”,数据显示,所有的双反案件的案值相加也不过是中美贸易总额的1%到3%左右,但是如果这1%全部落在了汽配行业身上,又是事关生死的大事。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另一方面就是不断开拓新的贸易伙伴,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有一个短期规划和一个长期规划,并且时刻遵循着“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

      除了开拓贸易的地域市场的开拓之外,在汽配产品的整体质量上也应该有开拓精神,既要做大,也要做全,做精。一位国内汽配企业的老总信心满满的说道:“我们有信心做出高品质的零配件来,如果能够将进口总额中那30%高端产品转化为内需的话,那么就算是两个美国市场也没什么可稀罕的了。”

      最后不得不提醒的是,在未来的9到12个月的时间内,中国的汽配、服饰等企业将会遭遇“双反”的频发期。只要国内企业有信心,有决心,有准备的参与进来,一定能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赢得有利的契机。

    标签:
分享到:
 
    下一篇:燃料电池车将统一供给系统规格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5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汽车配件网保持中立。

  荣誉资质 总经理致辞 发展历程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聚汽声明 汇款方式 加入我们 友情链接 服务细则 合作伙伴 猎头服务网站地图

汽车配件人才网倾心打造多元化产品服务体系:网络招聘、猎头、专场招聘会等服务,结合优质的服务,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立足于强大的聚汽网络平台,依靠专业社区媒体《汽车配件社区网》和汽配行业高端杂志《聚汽观察》等多渠道的互动资源整合,为汽车配件企业和求职者构建一个领先的人力资源交流平台。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传真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24小时热线:15658103160/13818216694
地址:杭州余杭未来科技城高教路970号西溪联合科技广场6号楼608
Copyright@2010-2023 浙ICP备11022915号-2 杭州聚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5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